Go to Contents Go to Navigation

韩中演剧交协会长:愿做韩中戏剧交流的使者

滚动 2019年 03月 12日 08:00

韩联社首尔3月12日电(记者全寅庆) 由韩中演剧交流协会主办的第二届中国戏剧朗读演出季将于12日晚7时30分在首尔南山艺术中心隆重开幕。该协会会长、韩国汉阳大学中文系教授吴秀卿近日接受韩联社专访,介绍本届朗读演出季,并畅谈韩中戏剧交流的发展前景。

韩中演剧交流协会成立于2018年,旨在加强韩国与大中华区戏剧领域的合作与交流,推动戏剧艺术创作繁荣发展。协会去年刚成立不久就举办了第一届朗读演出季,以朗读的形式向韩国观众介绍《鱼人》《最后晚餐》等4部中国知名现代剧,获得观众好评。协会今年将《青蛙》《假如我是真的》《桑树坪纪事》3部作品带给韩国观众。除了演出以外,协会方面还从事出版事业,去年和今年分别将8部和10部中国戏剧剧本译成韩文出版。

吴秀卿介绍,朗读演出以话剧演员在舞台上朗读剧本全文的方式进行,是一种别开生面的演出形式。去年有不少观众反映,没想到朗读演出这么有趣,虽然视觉效果不如话剧,但借朗读的形式咀嚼内容,能更好地体味到戏剧的意蕴。我认为,演出能得到这样的好评离不开导演的精良制作和演员的扎实功底。

韩中演剧交流协会会长吴秀卿(韩联社)

韩中演剧交流协会会长吴秀卿(韩联社)

吴秀卿表示,因日本殖民统治、战争等原因,韩国戏剧发展受阻,相对而言,中国戏剧长期扎根于百姓生活,资源也非常丰富。韩中建交以来,与文化交流相比,两国在经济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发展速度更快。在这样的背景下,韩国民众很少有机会了解中国戏剧。于是,我认为将中国戏剧搬上韩国舞台能丰富我们的戏剧内容,也能让我们的戏剧从业人员多一个施展才华的机会。我觉得韩中两国关注和发展戏剧等文化交流的时机已成熟,所以我将这种想法积极付诸于实践,去年成立协会并筹办朗读演出季。协会方面计划到今年在国内奠定事业发展的基础,考虑明年起将韩国作品带到中国与当地观众见面。

就韩中戏剧发展史,吴秀卿指出,韩国戏剧界偏向西方,研究和从事戏剧的大部分人员基本到西方学习,甚至通过西方人的介绍了解中国戏剧。我认为,以后我们需要自己去了解中国戏剧,而不是被灌输西方人的理解,为此需要有懂戏剧的人将中国戏剧用正确的戏剧语言介绍给韩国。

她补充道,韩国人对中国古代文人和他们作品了解颇深,李白、杜甫、苏东坡等文人在韩国家喻户晓,但韩国人对中国近现代文创内容的了解却不多,尤其对为中国广大民众所喜闻乐见的戏剧作品所知甚少。韩国经历的殖民统治和战争等一段时间是戏剧界的黑暗时期。韩国几乎没有时间和条件发展近代剧就直接跳到实验话剧的阶段。相比之下,中国在解放之前已经有了《雷雨》等不少好作品,戏剧发展的基础非常扎实。韩中戏剧发展历史各有特点,我觉得以后值得将两地的戏剧介绍给对方,而且也有必要介绍。

吴秀卿说,我迷上中国文学和文化40多年,这是因为我喜欢、享受才可能的事情。作为一名很喜欢、也比较了解中国戏剧的观众,我想成为将中国戏剧很好地介绍到韩国的使者,也想把韩国的好作品介绍到中国去。最近韩国流行音乐、韩剧、韩国电影深受中国粉丝和观众喜爱,我希望以后戏剧能成为韩中两国民众交流与沟通的另一个好渠道。(完)

韩中演剧交流协会会长吴秀卿(韩联社)

韩中演剧交流协会会长吴秀卿(韩联社)

inkyoung@yna.co.kr

【版权归韩联社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复制】

主要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