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Go to Navigation

【临时政府成立百年】韩国流亡政府的上海往事

滚动 2019年 03月 07日 15:33

韩联社上海3月7日电 漫步上海的心脏地带,就好像走进两个平行的世界,一边是商厦林立的繁华街区,一边是窄路小巷的安静老街。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旧址就坐落在上海最繁华的淮海中路背后的一条小弄堂里。

1919年3月1日,沦为日本殖民地已经9年的韩半岛爆发抗日独立运动“三一运动”,国内外掀起反日浪潮。旅居上海的韩国独立运动志士筹划成立临时政府,于4月10日晚在上海法租界举行临时议政院首次会议。会议从10日深夜10时开到次日清晨,确定国号为大韩民国,并讨论通过了“大韩民国实施民主共和制”的临时宪章等一系列文件,这标志着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然而,大韩民国临时政府已先期在韩国汉城(现首尔)成立,大韩民国议会则在俄罗斯沿海州成立,上海临时政府的正统性并未受到其他国家的承认。在此情况下,抗日独立运动家安昌浩从美国来到上海,为上海临时政府的活动注入了活力。安昌浩1919年6月被任命为临时政府内务总长,并于同年8月在旅美侨民的资助下租房作为临时政府办公楼。不久之后,临时政府在上海法租界霞飞路321号(今淮海中路651号)正式挂牌办公。

根据原上海市黄浦区档案馆编审许洪新提供的1920年法租界地图,临时政府办公楼当时就位于孙中山办公楼的对面,也就是目前锐步和H&M旗舰店的中间。据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孙科志分析,临时政府办公楼后来被拆除,其地皮如今被两座建筑各占一半。

“霞飞路时代”在大韩民国临时政府历史上是十分重要的一段时期。1919年9月,与韩国国内的汉城临时政府、俄罗斯沿海州大韩国民议会合并的上海临时政府成为代表全民族的机构,赢得“正统”名号。但没过多久,霞飞路的大韩民国临时政府于同年10月被法租界当局强行关闭。当时,中国媒体纷纷报道称,法租界当局通报相关人员在48小时内撤离,而这一切背后的主谋就是日本。此后,大韩民国临时政府辗转于法租界的10多处地点,直到1926年12月才在法租界白莱尼蒙马浪路普庆里4号(今马当路306弄4号)固定下来。

临时政府在上海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斗争,其中举世瞩目的是“虹口公园事件”。1932年4月29日,临时政府国务委员兼警察厅长金九组织的“韩人爱国团”的团员尹奉吉在日本军方政要庆祝天皇生日的仪式上向日本军政首长投掷炸弹,造成多名军官伤亡。日军为了报复,大肆抓捕韩国独立运动志士和旅沪韩侨。为保存力量,大韩民国临时政府不得不迁出上海,先后辗转杭州、镇江、南京、长沙、广州、柳州、綦江,最终迁至重庆。

另一方面,1919年4月11日临时议政院首次开会地点仍是韩国学界的一大争论。部分历史学家认为,根据《申翼熙自传》,开会地点应是金神父路60号,而不是22号。(完)

资料图片:位于上海法租界霞飞路321号(今淮海中路651号)的大韩民国临时政府1号办公楼(国史编纂委员会电子史料馆供图)

资料图片:位于上海法租界霞飞路321号(今淮海中路651号)的大韩民国临时政府1号办公楼(国史编纂委员会电子史料馆供图)

位于上海淮海中路的锐步和H&M卖场(韩联社)

位于上海淮海中路的锐步和H&M卖场(韩联社)

1920年法租界地图(许洪新提供)

1920年法租界地图(许洪新提供)

图为拍摄于上海法租界霞飞路321号(今淮海中路651号)的大韩民国临时政府1号办公楼。

图为拍摄于上海法租界霞飞路321号(今淮海中路651号)的大韩民国临时政府1号办公楼。

位于上海普庆路的韩国临时政府旧址(韩联社)

位于上海普庆路的韩国临时政府旧址(韩联社)

lizhengyun@yna.co.kr

【版权归韩联社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复制】

主要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