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联社评选2017年韩国国内十大新闻
韩联社首尔12月14日电 韩联社评出2017年国内十大新闻如下:
一、朴槿惠遭弹劾下台 面临刑事审判
今年3月10日,韩国宪法法院对时任总统朴槿惠弹劾案作出裁决,宣布国会在去年12月提出的总统弹劾案成立。朴槿惠随即被罢免,成为韩国宪政史上首位被弹劾下台的总统。4月17日,检方对朴槿惠提起公诉,指控朴槿惠犯有强迫企业出资、滥用职权、收受巨额贿赂等18宗罪。5月23日,对朴槿惠受贿案的首场公审进行。亲信幕后干政案核心涉案人崔顺实、涉嫌滥权下令炮制“文艺界黑名单”打压异己的前政府幕僚长金淇春、涉嫌向朴槿惠和崔顺承诺提供或已提供贿赂的三星电子副会长李在镕等涉案人员接连在一审中获刑。10月,朴槿惠为了抗议延长诉讼羁押期限缺席庭审,辩护律师团集体辞任。
二、文在寅当选第19任总统
亲信门爆发后,韩国无数民众手持烛光走到街头示威游行,对亲信干政门表示强烈抗议和谴责。去年12月9日韩国国会通过弹劾总统朴槿惠的决议,今年3月10日宪法法院宣布国会提出的总统弹劾案成立。韩国据此举行总统补选,最大在野党民主党籍候选人文在寅通过激烈的党内初选获得提名,而因朴槿惠被弹劾遭重创的执政党陷入内讧。最后,民主党文在寅、自由韩国党洪准杓、国民之党安哲秀、正党刘承旼、正义党沈相奵等5名竞选总统,文在寅以41.08%得票率当选第19任总统。文在寅9月在纽约获颁美国大西洋理事会“2017全球公民奖”时感言“我是在烛光革命中诞生的总统”。
三、朝鲜第六次核试 扬言完成核武建设
今年朝鲜进行第六次核试验并不断试射弹道导弹,加剧了半岛紧张局势。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在新年贺词中表示,朝鲜洲际弹道导弹试射已进入收尾阶段。7月4日,朝鲜试射“火星-14”型洲际弹道(ICBM)级别导弹,随后发射“火星-12”型中远程弹道导弹(IRBM),11月29日试射“火星-15”型洲际弹道导弹,并宣布完成国家核武力建设。另外,9月3日,在咸镜北道吉州郡丰溪里核试验场进行第六次核试验,爆炸当量创历史新高。联合国安理会针对朝鲜挑衅相继通过了第2371号、第2375号制裁决议。
四、庆北浦项强震致高考延期
11月15日下午2时29分钟,庆尚北道浦项市北区发生里氏5.4级地震。这是继去年9月12日庆尚北道庆州发生5.8级地震后韩国国内发生的第二大地震。截至12月9日共发生余震70次。政府将原定于16日进行的“2018学年大学修学能力考试(高考)”推迟一周。此次是韩国自1993年实施高考制度以来首次因自然灾害推延高考日期。23日仅发生四次2.0级以下的地震,高考顺利结束。
五、检方全方位调查前政权积弊
为了落实文在寅政府第一号国政课题--“革除积弊”,检方从7月开始针对前政权展开全方位调查。检方调查发现,在李明博执政时期,国家情报院组织40多个小组的网络水军,操控舆论干预政治。检方发现韩军网战司令部在2012年大选之际动员公务员网上留言干预选情,并对时任国防部长官金宽镇和李明博是否涉案进行调查。检方还发现,朴槿惠执政期间,国情院秘密监控或打压在野党倾向的政治人物和民间人士。青瓦台前民政首秘禹柄宇涉嫌指示国情院进行非法对民监察。检方发现前国情院长南在俊、李丙琪和李炳浩向朴槿惠上交40多亿韩元(约合人民币2434万元)的特别经费并对他们提起公诉。同样受到国情院贿赂的青瓦台前政务首秘赵允旋、前经济副总理崔炅焕等朴槿惠政府实权人物都受到检方调查。
六、“萨德”矛盾告一段落
中国针对“萨德”入韩的反制措施由去年的限娱令扩大为今年的禁游令。外界曾对韩国换届为“萨德”困局解套寄予厚望,但朝鲜不断发起核导挑衅酿成剩余“萨德”发射车临时部署星州的僵局。两国在十九大召开之际幕后交涉,直到10月31日才公布“就双边关系的沟通结果”,宣布双方就早日恢复各领域交流合作达成协议,由此为“萨德”争议封印。但中方将韩方的涉萨“三不”表态(不再部署“萨德”、不加入美国反导系统、不结成韩美日军事同盟)视为承诺要求履行,仍有日后发酵的隐忧。
七、明年最低工资涨幅创17年新高
7月15日,韩国的2018年最低时薪被定为7530韩元(约合人民币45.8元,按每月工作209小时计算,折合月薪9572元),涨幅高达16.4%,创2000-2001年(16.6%)以后新高,彰显了文在寅履行竞选纲领实现最低时薪破万的决心,但使中小企业和小工商业者的人力成本大增。8月31日,起亚汽车工会索薪案一审胜诉,法院裁定,定期奖金和午餐补助属于标准工资,据此重新计算,起亚有义务补发未支付的各项加班费和应休未休年休假工资报酬,该判例对汽车业乃至工业界的示范效应不可小觑,代表资方利益的财界要求修改标准工资的计算范围。
八、民调决定核电站存废 商议式民主试验成功
文在寅曾承诺当选总统后停建新古里核电站5、6号机组,但鉴于综合工程进度已达11.3%,沉没成本巨大,决定将工程叫停3个月并授权民调委员会以商议民主形式将机组存废问题付诸公论。经分层抽样从普通公民中选出的471名“国民代表”经过1个月的中立封闭式学习、辩论,在10月的第四轮商议式民意调查中形成59.5%支持、40.5%反对的复工结论。上述“国民代表”还作出降低核电比例的公共决策,文在寅政府巧妙地凝聚民意平息争议,以战术上退一小步换得战略上进一大步。
九、沉海三年“世越”号终上岸
牵动韩国人民心弦的“世越”号客轮经千辛万苦在沉没3年后的今年4月11日登陆木浦新港。经7个月的船舱搜索及海上打捞,找到两名檀园高中女生、一名教师和一名普通乘客的遗体,但仍有两名男生、一名教师和一对乘客父子下落不明,遗属于11月18日举行了无尸葬礼。船内搜索已于12月暂停,明年3月将扳正船体,额外搜索轮机室区域,“世越”号船体调查委员会将于明年5月向政府提交最终报告书,提出沉船保存及使用方案。
十、重拳调控楼市 家庭债台高筑
8月2日,新政府再度调控楼市,而且杀招尽出,首尔全境、京畿道果川市和世宗市被列为“投机过热地区”,时隔6年再度登场的“投机过热地区”可谓限购限贷政策总动员,贷款房价比、贷款收入比限制收紧为40%,并新增旧楼重建限制举措。但受前两届政府放宽房贷多年和长期低息时代来临影响,包括赊销的住户贷款余额于9月底达到1419万亿韩元,保持猛增势头,户均负债7269万韩元,约合人民币44万元。鉴于央行加息将推高贷款利率,家庭偿债负担将加重,金融机构坏账率将攀升。(完)
yongjoo29@yna.co.kr
knews@yna.co.kr
【版权归韩联社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复制】